县级媒体融合发展有成绩、也有困境 (2020-02-13 00:00:00)
·县域融媒体平台普及率高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相关调查显示,全国县域融媒体平台普及率极高,已形成较完整的新媒体传播矩阵,93.9%的区县至少拥有一种融媒体平台,60%的区县已经拥有多样化的融媒体平台。从平台类型来看,微信公众平台的覆盖率最高,客户端发展差强人意;在功能及内容建设上,县域融媒体栏目设置相对完整,内容形式较为丰富,内容更新频率普遍较快;在经营管理上,县级融媒体以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的自主运营为主,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内容管理办法和工作规范;在组织架构上,县级融媒体多由县委宣传部带领,进行机构整合;少数县级融媒体尝试“托管”。
·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薄弱
多年来,县级台积累了许多问题,体制的、机制的,资金的、人事的,外部的、内部的等等,这些问题合成一张网,使县级台左支右绌。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县级融媒体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薄弱,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包括,机构之间更多呈现协作关系,而非融合关系;各类新媒体产品冗余,有待进一步融合;内容缺乏足够的丰富性和吸引力,缺少新媒体的特征;人员老化、编制不足等。
县级媒体发展需要融合、想要融合、正在融合
融合发展以来媒体传播力远超过去
·县级媒体融合发展至关重要
地方媒体,尤其是县级媒体的融合至关重要。一方面,在每年都有数家地方媒体关停的大背景下,地方媒体融合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媒体自身的生死存亡;另一方面,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益错综复杂的形势,牢牢坚守基层意识形态阵地,是地方媒体义不容辞的首要职责。
·谋求融合发展成转型共识
作为拥有数十万到百万以上不同居民人数的各县级区域,县级广电媒体作为最主要的媒介平台,无论如何都具有存在性与发展空间。在国内,不少县级传统媒体纷纷将媒体融合作为发展口号,在新的媒介生态下,谋求媒体融合发展正成为传统县级广电媒体转型发展的共识。
·县级广播电视台是融合主体
今年以来,推进媒体融合工作的重点已经从省以上媒体延伸到基层媒体、从主干媒体拓展到支系媒体,支系媒体的改革将促进国家媒体体系的全盘激活。在这场改革中,县级广播电视台是主体。此外,党报党刊也是县级媒体融合不容忽视的阵地。
推进县级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专家学者来"支招"
审时度势谋发展 媒体融合纵深行
如何强化服务功能,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重点发展新媒体,推动媒体集约发展,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如何以最高的效率构筑起党和人民群众信息沟通的“最后一公里”,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县级媒体融合发展与加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建设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谭天:
小不等于弱,“船小好调头”是县级媒体融合的优势。融合不是目的,转型才是根本。转型的目的就是把传统广播电视台打造成基于互联网的媒体融合新平台。在智能手机普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的传播力体现在你的信息能否通过社会化传播接入移动用户,而这个接入更重要的是服务接入。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单学刚:
舆情研究与服务是县级媒体融合的重要内容与方向。具体而言:1.立足本地民生,全面监测研判;2.发展“在地政治”,助力政府治理;3.强化风险评估,实现科学预警;4.协助账号运营,做好互动服务;5.建设统战渠道,团结活跃网民;6.打造新型智库,推动思想生产;7.助推企业转型,提供品牌咨询;8.着眼形象修复,加强持续引导。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磊:
在5G技术条件下新闻采集、新闻制作、新闻发布和新闻消费等方面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县级媒体在融合过程中应转变观念,从“跨界”转为“重新划界”,由此才能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浙江省长兴传媒集团总编辑王晓伟:
“原创、精品、深度、本土的内容”是县级媒体融合的最大优势;媒体融合没有一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药方;媒体融合的核心就是移动互联网思维,极致、专注、口碑、快速,突出用户意识,用户在哪里,阵地在哪,融合就推进到哪里;做媒体,激情+坚持,才会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江西省分宜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李建艳:
改革意识有助于推动县级媒体融合,建设统一平台,有助于打通融媒技术瓶颈。同时,应聚焦新闻主业,强化内容生产优先;创新管理制度,构建良好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拓展媒体平台,做活产业经营。
·江苏省如东县文广传媒集团董事长周志勇:
应明晰融合主体,再造生产流程,完善制度体系,重构组织体制,强化产业支撑,全力提升区域性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