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聚焦两会】关于被热议的直播带货,两会代表们都有哪些建议?

直播带货 两会 2020-05-26 14

  主要参考源:澎湃新闻、芒果都市、广东政协、食药法苑等

        今年以来,直播带货的火热带动了全民消费。从几块钱的快销零售到几百的口红,再到几十上百万的汽车,甚至是4500万元的火箭,直播带货感觉是只要能卖的都能带。从商超素人到网络红人、影视明星,再到企业老板,日成交从几千飙升到上亿,带货已成为消费市场一个巨大推手。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动消费回升。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事实上,针对直播带货等网络新消费业态,如何更好服务经济文化生活,两会代表们也带来了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李君:

  视频带货持续火爆,要以产品的品质作为前提

  据澎湃新闻报道,5月25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开始前举行“代表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采访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就直播带货的问题回答了记者问。

  有记者向李君提问,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其实给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带来了不少影响,最近许多基层干部都在视频直播带货,推销地方特色产品,您怎么看?另外,我注意到,您其实一直在用短视频宣传家乡,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您觉得要帮助乡村特产走出去,加快乡村振兴,在互联网+方面还需要做哪些事情?

  李君表示,要让视频带货持续火爆,首先还是以产品的品质作为前提。他介绍,“在山区农村,组织形式的现代化和营销方式的现代化很重要。在岫云村有一个贫困户,2015年,我们把他家饲养的肥猪拍卖了7600元,当时的市场价最多3000块钱,从那以后,他有了精气神,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扫卫生,养鸡养鸭养猪,每年收入两万元。”

  “互联网能让好的农产品产品卖出好价格,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建议我们要持续关注贫困地区、关注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李君说。

  全国人大代表岳国君:

  提交《关于加强直播带货销售模式管理的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岳国君提交《关于加强直播带货销售模式管理的建议》,建议有关部门细化对直播带货的监管措施,将直播带货纳入市场监管正轨。为此,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厘清不同主体的责任边界,加强对主播的管理;二是强化平台的监督管理责任;三是强化监管责任划分与协同;四是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及诚信评价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 张学武:

  “主播意见”让产品对接消费者

  张学武表示,直播带货对于提升零售企业的品牌、新品的推广、工业柔性链的布局以及企业与客户端对端的沟通,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刺激了企业对产品品质、服务的升级。但要想消费市场长久繁荣,还需落到产品端,只有产品有好的品质和创新,才能实现线下线上的高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

  非遗“直播”  拓宽文化传播形式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省湘绣研究所新蕾刺绣部主任,成新湘非常认同,并表示在5G时代,除了商品、文化同样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等网络形式进行传播。在疫情期间,成新湘就变身主播进行直播带货,除了增加了湘绣的销售量,更主要的是让更多的市民通过网络,认识了湘绣,学习到湘绣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鄢福初:

  “信息化营销”促消费

  全国人大代表、省文旅厅副厅长,鄢福初认为,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以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形式的线上平台,已经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营销方式,促进了消费,作为政府部门应更重视对新传播方式的规范引导和培育。

  全国人大代表 鄢福初:对于网络管理部门应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实时适应这种创新方式,老百姓都很关注怎么做到信息快捷、方便、惠民,这样才能有效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忠:

  以直播带货形式推动农产品“进城”

  今年,潮州进入春茶采摘期。由于疫情影响,不少茶农担心雇不到采茶工,耽误采摘生产。对此,潮州市产茶区各村党支部、驻村干部纷纷想办法帮扶茶农,发动党员志愿者义务帮助贫困户采摘春茶,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

  如何打通茶叶、水果等农产品进城渠道?这是陈伟忠关注的问题。今年,他准备联合其他住粤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打通‘农产品进城’全产业链的提案”。他认为,目前农产品尤其是水果等进城问题仍面临诸多制约。“农产品生产、品牌打造、销售、物流全产业链亟需打通。”

  为此,他建议围绕农村电商做好文章,如鼓励地方与电商企业对接,共同建立线上线下品牌农产品营销推广体系;充分利用本地职业教育资源,培养更多农村电商人才;加快乡镇物流快递专用运输线建设,实现乡镇、社区快递网点全覆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努力营造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陈伟忠说。

  关联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于旭波:直播带货成食品监管盲区,建议纳入诚信记录

  此前,在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全国人大代表、中粮总裁于旭波提交了关于完善《食品安全法》配套规范、加强食品流通环节安全保障的建议。于旭波在建议中指出,抖音、快手等新兴网络食品销售模式,使个人经营食品的门槛再度降低,他建议细化个人准入要求、纳入其诚信记录,建立快捷便利的举报平台,加大直播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责任。

  1、“直播带货”成食品销售监管盲区

  近年来,通过微信、网络直播真人带货等渠道和形式进行食品销售的个人日益增多。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营销模式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认可。

  面对网络零售逐渐为广大消费者接受的现实,于旭波表示,新兴网络食品经营模式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值得重视。目前,立法层面只有一部规章具体针对网络食品交易行为,即 2016 年 7 月 14 号发布、2016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7 号)。

  于旭波认为目前直播带货销售食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网络食品销售平台供应商和投诉管理目前仍不完善。“除少数大型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外,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公众号加入网络食品销售行列,这类渠道往往较难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供应商准入以文件审核为主,现场审核难以开展或流于形式,对经营者违法行为制止和报告、违规经营者黑名单退出和公示、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理等要求执行不力”,于旭波指出。

  另一方面,于旭波指出网络食品经营个人的虚假宣传问题较为严重。“近年,通过微信、网络直播真人带货等渠道和形式进行食品销售的个人日益增多,入网门槛较低,自制自售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不足,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注随意,以传销擦边球方式对普通食品进行虚假或夸大的功能宣传现象频发,个体分散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监管和消费者索赔难度较大。目前,尚无相关法规规章专门规范这类行为,暂处监管‘盲区’”,于旭波在建议中指出。

  2、建议细化直播带货个人准入要求

  对此,于旭波建议:加强网络食品经营平台和个人的准入审核、备案;强化网络第三方平台对入网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增加对网上食品经营者的网络巡查力度与产品抽检频率;促进传统食品经营与网络食品经营整合协调发展。

  “2015年8月,《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后,一直未正式下发。而抖音、快手等新兴网络食品销售模式,使个人经营食品的门槛再度降低,可以非常便捷地销售各种自种、自产、自销的食品或农产品,建议针对网络食品的销售,细化个人准入要求,纳入其诚信记录,建立快捷便利的举报平台,加大直播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责任,减少消费者因网络食品销售者信息举证复杂导致的举报、索赔困难,确保网络食品处于监管视线之内”,于旭波指出。

  3、建议全渠道多模式经营

  此外于旭波在建议中指出,近期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食品经营模式加速转变和整合,“以生鲜市场为例,2019 年底农贸市场、商超便利店和纯线上电商的销售量占比约为 73:22:5,2020 年第一季度由于疫情的影响,社区零售、无人售货、线上配送平台市场需求加速释放。”

  于旭波指出,相比线下模式,线上销售具有明显的便利性,在疫情期间得以凸显,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分拣派送环节属劳动密集型,增加大量人力成本,与传统农贸市场和商超便利相比食品价格明显增高;二是若不考虑疫情影响,购买主体主要为中青年,客户粘性不高,订单产生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晚间和周末,难以发挥规模效应,而这容易给线上销售食品的鲜度和质量带来影响。”

  对此,于旭波建议,鼓励引导具有一定食品安全管控能力的传统食品经营企业发展线下门店+社区便利店+线上配送+无人售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经营服务模式。“一方面企业加强供应链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确保为消费者持续提供经济、便捷、 安全的食品;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进一步延伸监管触角,加强对社区便 利、无人售货、线上配送的抽查监督,确保监管全覆盖,不断加强对仓储物流配送信息化、智能化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增强整个食品行业的‘免疫力’”,于旭波在建议中指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