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热情似火,无论白天黑夜、夏日寒冬,亦或是在岗还是轮休,从业4年来一直保持着24小时在线待命,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畅通;她意志如铁,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担当,从初出茅庐到出类拔萃、从一窍不通到独当一面,撑起了丹寨县分公司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半边天”;她头脑冷静,在抗“疫”保畅工作中,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坚守一线、冲锋在前。
她的名字叫杨秀玲,共产党员、贵广网络丹寨县分公司建设运维部副经理。
“倔强”的“女汉子”
杨秀玲出生于1986年,2010年大学毕业后面对相对稳定的公务员“铁饭碗”和企业单位“泥饭碗”的人生抉择,她凭着对广播电视工作的热爱,毅然选择了后者,成为贵广网络丹寨县分公司建设运维部的一员。“一个女孩子放着办公室不坐,非要去搞技术活路,脾气这么倔,以后的苦有你受的。”“技术活都是男生干的,哪有女生爬电线杆架线,看你能熬多久。”……面对家人朋友的不解,她表面不以为然,心里却暗下决心:“花木兰都能替父从军,我为什么就不能搞技术、爬电杆?事实胜于雄辩,我一定会让你们刮目相看的!”
杨秀玲在机房检查线路
深刻的“第一次”
说话易、办事难。进入工作岗位后,尽管杨秀玲早有心理准备,但面对陌生复杂的工作环境,仍然手足无措,第一次“上岗”的场景让她印象深刻:2017年夏天的夜晚,她在办公室画了一天设计图,接到“兴仁镇附近三干光缆因施工挖断,导致300余户用户受到影响,须马上前往处理”的保修电话。部门领导考虑到她是女生,加上当时已是深夜,劝她不用参与此次抢修。但他却坚定地说:“我既然选择了干这行,就做好了充分准备,必须去!”。
抢修现场恶劣的施工环境让杨秀玲意识到,工作光有一腔热血不够,还得克服种种困难。眼下最大的困难就是无处不在的尖嘴蚊。故障地点靠近树林,尖嘴蚊密密麻麻,大家出发匆忙都没带任何防护用具,加上天热衣物穿得少,被尖嘴蚊叮咬得奇痒无比。尽管如此,她还是没有退缩,和同事现场分工后,一头扎进草堆里,聚精会神地剥纤、熔接,气势一点儿不输男同志。功夫不负苦心人,经历了2个多小时的“煎熬”,终于恢复了信号。她也收获了满身的“红包”,以实际行动向领导和同事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
心大的“粗心妈”
作为部门副经理,杨秀玲除了做好机房数据业务、网管系统、工程项目立项与竣工、日常报表及部门资料整理收集工作,还肩负着分公司党支部党建工作材料收集整理上报的重任,肩上担子可想而知。一年里,休息时间大多在加班,工作俨然成为她生活的全部,但却成了孩子眼中心大的“粗心妈”。正在上小学的儿子需要接送,但工作忙抽不开身,她就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教儿子记住到分公司的路,放学后孩子自己到分公司,等她忙完工作再一起回家。既省去了接孩子的时间,又锻炼了孩子独立能力。双休日要加班没空带孩子,她索性把孩子带到办公室。看到这位忙起来顾不上孩子的“粗心妈”,领导多次提出让她少加班,把工作分一点出去,但她却说:“每个同事手头都有自己的工作,我自己能做的,还是自己做吧。”疫情发生后,人们纷纷响应号召不出门、不串门、不聚会,安心“宅”家看电视。杨秀玲为保障群众能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第一时间了解疫情发展权威动态,提高科学应对和防范能力,大年初一就让丈夫冒着大雪驱车近2小时将她从排调镇老家送回了单位。“大过年的,疫情又这么严重,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你不为我,也要想想老人和孩子吧。”面对丈夫的担心,她认真地说:“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样子,关键时刻岂能退缩!”
杨秀玲线上处理业务
全能的“好演员”
疫情期间,杨秀玲像一名全能“演员”,一人分饰多角。在故障抢修现场,她是会干能干的技术能手;在服务用户中,她是体贴入微的客服代表;在后勤保障中,她是全力支援的保障员。“您好,这里是广电网络公司,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处理完故障刚回到办公室,杨秀玲来不及休息,立即进入客服角色。因分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均为外地人,春节前皆已返乡过节,为不耽误抢修工作,她主动将办公室座机转接到自己的手机上。一边处理维护上的技术问题,一边接听电话,双管齐下、兼顾两全,确保用户需求能及时得到转达和解决。
“杨姐,排佐机房OLT掉线了,不少用户打电话来报修,明天是周一,孩子们要收看‘阳光校园·空中黔课’,得马上处理。”2月27日晚,杨秀玲刚准备吃饭,就接到片区维护人员的求助电话。她一边与电力公司沟通确认该片区是否停电,一边率抢修人员火速赶往实地。经排查,因老鼠咬断光缆导致机房信号中断,为尽快恢复信号,确保学生正常收看课程,杨秀玲和抢修人员定位故障点、拉线、熔纤……一气呵成,仅半个小时就成功抢通了信号。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踏实、勤奋、努力的杨秀玲多次被省、州、县三级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年度工作标兵”和“优秀员工”称号。今年春节以来,她更是以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讲述了一个个暖心故事,为贵广网络抗疫保畅一线的“广电蓝”中镶入了一颗明亮的“巾帼红”。
面对诸多荣誉,杨秀玲说:“虽一直努力,但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