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虽然一些有线是60后当家、70后管事、80和90后“唱戏”,但不久的将来一定是70后当家,80后管事,90和00后“唱戏”;国网就是典型的案例,由50后当家直接过渡到70后当家;这是人类自然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手机已经取代电视机成为了第一大媒体,既是客观的现实,也是技术进步的必然和媒介发展的趋势。媒体由电视有线优先转变为移动优先,由新媒体“拆条”转变为传统媒体“拼接”,由为电视生产的纵向生产优先转变为新媒体生产的横向生产优先;这是技术进步的规律,也是媒体和媒介转型与发展的规律……
有线由唯一变成了之一,由靠政策转变为靠市场,由政策保护转变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由坐等用户转变为主动争取用户,由“一网打尽”转变为细分市场……这是改革开放的规律,也是市场竞争的规律……
“装宽带,送电视”比“看电视,缴收视费”有竞争力,产品性价比决定市场的大小、决定企业的成败,这既是市场的规律,也是经济规律……
相信有线经过十多年残酷的、由天堂到地狱的洗礼,对这些规律已经有了深刻认识;尽管“一网打尽”的垄断阴魂不散,尽管垄断时代的光景刻骨铭心,尽管对垄断仍在朝思暮想,尽管垄断依然在有线人心中魂牵梦萦……但过去近十多年的经历、当下残酷的现实、未来持续的证明,都表明过去的垄断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有线复辟以往的垄断只能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有一个规律,有线早已认识,这就是基本经济规律之一的投入产出比;纠结的只是追求短期投资回报、还是长期投资回报而已。但有一笔账似乎始终没有算清楚,或者,脑袋里是算清楚了,但行动起来又不清楚了;这笔账就是在细分市场的环境下,有线到底是投资小平头和小丫头划算或回报率高?还是投资老头、盘头、小萝卜头划算或回报率?
年轻人(小平头和小丫头)喜欢新媒体既是自然发展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也是技术进步的规律;如同有线“唱戏”的80、90后一样,自己做的电视自己都很少光顾。大量的数据和实证表明,无论是有线电视,还是IP TV、OTT或智能电视,最忠实的观众是老头、盘头和小萝卜头,年轻人不再是电视重点服务对象……
问题是,有线近十多年来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年轻人的身上,甚至不惜得罪最忠实的观众,实际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无功而返;年轻人只是有线的“梦中情人”。当然,有线这种不计投入产出比或不尊重经济规律的行为也情有可原:首先是刻骨铭心的垄断情怀“阴魂不散”;其次是心理上的“损失厌恶”作祟,按照“损失厌恶”理论,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第三是有线实际“唱戏”的是80后、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尽管自己也不看电视,但在主张上只会顾及自己感受或想法,不会考虑实际用户的想法。以用户第一感的界面或EPG为例,不惜违背电视界面或EPG设计的“易学、易记、高效、容错”基本原则,把互联网界面和手机界面当参照物,把电视杂乱无序地“堆积”成了“万花筒”,让忠实的观众饱受“三累”(手累、眼累、脑累)痛苦……
此次有线疫情防控,终于给了有线做主的人、管事的人、“唱戏”的人算清这笔账的机会。针对老头、盘头、小萝卜头的“空中课堂”、“连续的连续剧”、“养生堂”等所产生的效益,无论从续费率、用户增长率或流失率,还是收视率等各个方面,都远远高于有线过去近十多年在年轻人上所做的投入……
算清这笔账不仅对有线的定位和转型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而且对有线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指示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要祝贺有线终于算清这笔账……
仅供参考,旨在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