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下午,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习总书记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并要求“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同时,习总书记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从第十二次会议文件学习中,同仁们不难窥视到,有线即将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1
生物检疫网
会议决定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要求“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按照习总书记“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的要求,国家完全可能完善目前的生物检疫网,并将生物检疫网前移到农贸市场、超市等。在现代科技环境下,可以实现基于物联网的快速检疫……
2
社区防疫网
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快速对疫情小区进行隔离,甚至封闭。这也预示着对智慧社区提出新的要求……
3
疫情人员排查网
此次疫情防控中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展此项工作。预示着未来的广电5G也将增加此项业务或工作……
4
分级诊断服务网
习总书记不仅要求“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而且要求“要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这不仅预示着会加强社区卫生所和乡村卫生所的建设,而且会通过现代网络手段和通讯手段,将社区/乡村-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区医院/县医院-地市医院/市医院-省医院连成一个体系……
5
公关安全情报网
按照“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要求,理论上会分为内网和外网。内网旨在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内的情报系统。外网通过舆情和举报等构建群防的社会公共卫生情报系统……
6
应急指挥网
习总书记要求“建立集中高效统一的领导指挥体系”,理论上,这个体系不仅有各种手段的指挥通讯系统,还有大数据分析系统、信息决策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这不仅意味着对目前的政府外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意味着目前有线的应急广播、电视服务、融媒体服务等可以纳入其中……
7
应急物资调度网
习总书记要求“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应急保障离不开现代网络体系和通讯体系……
8
应急民生保障网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疫情防控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有线的“空中课堂”、居家隔离远程医疗服务网、“空中关怀心理咨询网”、基本生活物资配送网等均可以纳入其范畴……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同仁们不难意识到,有线向融媒体转型是当务之急,不仅是有线自身需要向融媒体转型,更重要的是,通过向融媒体转型,完善自身向政府和百姓服务的手段,包括融合通讯的手段、舆情服务手段、大数据分析手段、区块链服务手段、物联网信息服务手段、志愿者组织手段、全媒体发布手段……
机会无处不有,但也稍纵即逝。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殷切希望同仁们早做准备。
有线该是尝试"教育专用电视终端"的时候了
“
有线是否可以考虑构建仅适合学生或教育使用的有线"教育专用电视终端"呢?也就是说,现在每个孩子可以有具备手机功能的穿戴手表或手机,可以有自己的房间,难道孩子们就不可以有自己的专用电视终端吗?
一般来讲,每个家庭里会有多把刀。有菜刀切菜或剁肉,有水果刀削水果皮,有指甲刀剪指甲……;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专业化,也就是同仁们经常讲的个性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同样,通称的显示器,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在不断地专业化。有生产用的监视器,有桌面电脑用的显示器,有监控用的监视屏,当然也有家庭用的电视机,还有随身携带的PDA(分为工业级和消费级)、手机屏等。
此次疫情防控有线获得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新业务契机,就是已经开播的有线"空中课堂"。有线如何传送或呈现"空中课堂"呢?无论有线采用广播形式,还是点播形式,都是在已经"万花筒"般或过度供给的电视EPG上"堆",不仅用户使用不方便或不简洁,即体验差,而且有其他电视内容的隐性干扰,学生易于分心,家长也不放心。引出的问题是:有线是否可以考虑构建仅适合学生或教育使用的有线"教育专用电视终端"呢?也就是说,现在每个孩子可以有具备手机功能的穿戴手表或手机,可以有自己的房间,难道孩子们就不可以有自己的专用电视终端吗?……
一、有线"教育专用电视终端"的定义。"教育专用电视终端"是以电视机为终端,仅接收和呈现与教育相关的内容,如"空中课堂",没有其他内容。也就是说,有线"教育专用电视终端"没有传统有线的内容,或者与传统有线电视无关。
二、有线"教育专用电视终端"的技术实现。依然是充分利用传统有线电视的交互平台,但需要构建独立的EPG,并按照"教育专用电视终端"的EPG编排和传送相关内容。也就是说,有线实现"教育专用电视终端"不仅不需要多大的投入,而且也没有多大的技术难度。
三、创造全新的用户体验。有线"教育专用电视终端"的用户体验,遵循乔布斯"体验为王、简约至上、专注致胜"的信条,按照体验设计师雅各布·尼尔森"易学、易记、高效、叫错、愉悦"的原则,设计全新的用户电视体验,让用户使用时"动脑最少、动手最少、动眼最少",彻底改变社会对有线电视体验的诟病;也就是,打一场有线体验的翻身仗。
四、全新的销售策略。首先,在疫情防控的"停课不停学"阶段,采用"免费"策略快速推广有线"教育专用电视终端";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窗口期"非常短暂,因此尤为珍贵,必须充分珍惜和利用。其次,独立定价,建议每月5元左右,也可以参照各有线第二端的收费标准。第三,与传统有线电视收视费脱钩;也就是用户可以只是缴纳"教育专用电视终端"的服务费,不缴纳传统有线电视收视费。第四,建议机顶盒采用限期押金租赁方式;也就是,在限期过后,用户如不退还机顶盒,继续使用,机顶盒视同购买;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
这里必然引出同仁们的一个疑问或问题:会不会用户仅需要"教育专用电视终端",也就是,用户仅缴纳"教育专用电视终端"服务费,不缴纳有线电视收视费,进而导致有线网络收视费的总收入降低?
首先,这种现象肯定会有,问题是有多少?是否确实影响了有线的总体收入?
其次,科学地评估:假设某地区的电视用户总数是100万,其中,有线网络的用户数与IPTV或OTT的用户数各占50%,即各50万用户。再假设"教育专用电视终端"用户占电视用户数的15%,而且是均匀分布;也就是,TPTV或OTT用户中也有7.5万用户需要有线"教育专用电视终端"。有线从IPTV或OTT用户市场中获得的月收入是37.5万。同样,有线的"教育专用电视终端"用户数也是7.5万。假设有线的收视费是每月20元,这样2.5万用户就是该策略的盈亏平衡点。也就是说,如果有2.5万用户仅缴纳"教育专用电视终端"服务费,不缴纳有线电视收视费,该策略是持平;小于2.5万,该策略就是盈利;大于2.5万,该策略是亏损。
第三,试验验证。正是由于上述的担忧,初期可以选择局部地区,以优惠的名义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的结果,再决定是否全面推广策略的"教育专用电视终端"。第四,是价格杠杆调配;也就是,当试验的结果是,有效但亏本时,可以利用价格杠杆,选择新的局部地区再试验。最后,评估网络的总价值;也就是,采用该策略是否提高了有线网络的总价值,一是网络用户数的名义价值和未来潜力价值,二是实际价值,因为当用户收入小于网络维护成本时,前期投入的网络价值及其在用户端的机顶盒价值几乎化为乌有……
五、开拓全新的市场。以有线"教育专用电视终端"牵引,有线可以开拓一个全新市场,上对接教委,下对接近乎长期稳定的学生市场,从而解决"空中课堂"持续经营的问题。进一步地,"教育专用电视终端"可扩展到幼儿市场,特殊教育市场,成人教育市场等。当然,有线可以增加其他功能,如增加探头、采用会议电视系统传输等。
此外,"教育专用电视终端"可以视为有线开发其他专用终端的一次有益尝试或试验,如家庭养老专用终端、远程医疗专用终端、文化娱乐专用终端等。
六、发挥属地体制优势,抬高竞争门槛。多数IP TV或OTT依靠牌照方的集成播控平台,无论在体制上,还是在操作上,并不灵活。因此,"教育专用电视终端"更有利于发挥各有线属地化的体制优势。
总之,机会难得,有线需要抓住机会,尝试新的应用、新的策略、新的产品,以便促进有线有的放矢地快速转型……
上述建议非常不成熟,也只是预测和臆想,即个人认为可能的方向;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仅仅是为了供同仁们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