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扬子晚报如何实现报业经营转型?

经营创收 2020-05-29 21

  来源:新闻战线(节选)  作者系扬子晚报副总编辑刘大颖

  报业经营转型,要解答的是如何到达、如何影响、如何开发的“试题”,得分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径规划与创新。

  融合传播创新

  就报业而言,经营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纸张这一传播的介质慢了,用户也失联了。因此,融合传播创新是经营转型成功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扬子晚报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三个强”:

  内容强。扬子晚报持续生产原创精品内容。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度也是媒体公信力的表现。要树立公信力,主要靠内容上打造精品与品牌上树立美誉。

  平台强。坚持不懈建设被称为“一头牛七只羊”(紫牛新闻APP、扬子晚报、扬眼APP、扬子晚报网、扬子晚报微博、扬子晚报微信公号、扬子晚报微信子账号矩阵、扬子读写网)的复合立体的媒体传播阵形,掌握传播平台主动权。

  表达手法强。拥抱新技术,掌握互动逻辑,向产品视觉化、年轻态、强参与方向发展。直播、短视频是当下各新媒体平台争抢年轻受众的重要利器,扬子晚报直播成为名副其实的大V,全年推出直播350多场,累计观看人数超2亿。

  思维方式创新

  身处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要做好报业经营的成功转型,无论是媒体机构还是从业者,都应该首先抛却纸媒思维,要培养与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新思维,包括用户思维、碎片化思维、跨界思维、精准思维、服务思维、协作思维、平台思维等,要与网络时代、移动时代的传播方式快速接轨,灵活应对随时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2019年中秋节,“我们的节日·我在秦淮品诗赏月”大型活动成为中秋小长假“网红爆款”,线上线下传播量超过3亿次。

  政务服务创新

  在社会转型与媒介生态发生大变革的今天,“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治理理念逐渐取代“信息传播-宣传动员-社会控制”的模式,这给传统媒体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机遇。传统报业可以通过打造政务服务型媒体,基于融合平台的信息传播与公共服务实现治理的功能,融入地方治理和城市发展实践,沟通政府与民众。扬子晚报上面瞄住厅委办局、下面盯住乡镇社区,力争在向政务服务型媒体转型中获取新的经济增长。

  为政府提供代运维服务。运用自身的传播力和内容生产优势,代替政府部门运营政务账号。扬子晚报已两次中标江苏政务网的运维项目,承担江苏政务服务网和南京政务服务两个项目的运营维护。目前,江苏政务服务网访问量超过8.7亿,APP下载量超2840万次,注册认证量超1000万次,江苏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全国第二。2019年底,又与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达成了输出内容服务的战略合作。

  承接政府活动策划。媒体具有强大的资源连接和整合能力,可以迅速有效地凝聚起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共同投入到产品的生产传播过程中。2019年,扬子晚报承接了淮安食品博览会的宣传合作项目,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采风活动,自主发稿及协调全国媒体发稿200多篇,新媒体直播观看人数超170万,短视频、动画视频等新媒体视听新闻产品,播放量累计超50万次。借着“食博会”东风,扬子晚报还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粮食集团开展了“苏米”宣传推广的系列合作项目。

  提供传媒智库服务。2019年5月18日,扬子晚报成立的江苏乡村振兴智库研究院,成为国内省级报业集团中第一个组建的乡村振兴智库,既呼应国家战略,又高效对接了地方政府的中心需求。依托江苏乡村振兴智库研究院,扬子晚报开辟了全新的政务服务路径。12月22日,扬子晚报承办的2019江苏乡村振兴百镇高峰论坛举行,江苏百余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和代表们参加活动。经过几年的探索,乡村振兴百镇高峰论坛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品牌项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