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全国两会在防控疫情的大背景下应时召开。特殊之年的两会,传统的重装备、多人到现场的直播模式已然发生了变化。那么,如何才能以最轻量化的设备、最顺畅的方式,采访到两会委员,而又不需要记者进入两会现场呢?
中科大洋全能机+云服务分别助力北京日报社、广东广播电视台的两会报道,为媒体更好地传播两会声音贡献力量。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新技术手段和新科技产品演练应用的大平台。今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5G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让两会开得更安全、服务更精准、报道更高效,将会场内外的新气象、新声音生动呈现在全球面前。
部长通道“云采访”
视频连线、云端答问……随着今年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代表通道”和“部长通道”陆续开通,通道上特殊的采访方式引来关注。与往年记者云集、熙来攘往的场面不同,今年的“通道”均通过视频连线进行——参加采访的记者身处几公里之外的大会新闻中心驻地,在镜头和电视屏幕前向代表委员提问。
自5月22日首场《部长通道》直播开始,大洋全能机就始终伴随在该栏目左右。其直播连线功能支持多人同时进入一个线上直播房间,四视窗同时显示一个主讲+三个连线人同时对讲连线。由此,远程多地连线互动的应用需求,使用大洋全能机+云平台,便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京津冀三地“云连麦”
根据防疫要求,两会期间新闻记者主要通过网络视频等非面对面的“云采访”模式,与代表委员连线交流。
由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合作推出的全国两会“京津冀连线”,在两会期间与读者见面,围绕三地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充分报道。同时,三地党报在客户端、微信开设“连麦京津冀”专题,协同播报代表委员视频采访画面,充分利用新媒体传递更多两会“好声音”。“临危受命”的大洋云视频连线解决方案,助力北京日报两会采访,方便高效地传播了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实现了会内会外的互通互联。
事实上,在防疫期间,以大洋全能机+直播连线为代表的视频连线解决方案,便被广泛用于云采访、云校庆、云教学,在复工复产、停课不停学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日报“连线京津冀”专题栏目的顺利进行,体现了大洋云服务技术的“硬核”能力。
大洋本次提供基于手机+互联网的直播连线解决方案,北京日报社邀请连线嘉宾采用手机接入视频方式,进入融媒体演播室,与演播室主持人直接互动,为报道带来跨越时空的感觉,画面感更为亲切。
该解决方案,颠覆了传统视音频连线对讲的诸多限制,可以实现:
1 极低的成本
手机自拍、公网传输信号;超高清画质,可以达到1080P 4M码率;
2 极低的延时
视音频通话对讲的延时根据网络状况在400ms左右;
3 极简单的设备部署
仅需一台全能机做主播切换,其他异地连线都可以采用手机形式,且可以支持多人进房间、四人四视窗连线对讲的效果。
对比于此前光缆、卫星、微波等技术形态的直播,仅通过大观视频云手机App和移动网络就可以发起连线邀请,轻量快速实现直播连线,可以说是数十倍压缩了系统成本、数倍提升了直播效率。
5G融合 AI赋能
今年两会,媒体融合也搭上了5G等新技术的快车,更好地传递出中国信心与力量。
好马配好鞍——会场内外,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使用“5G+4K”手机,进行5G网络下4K级别视频的采集,回传,制作,更好地服务大小屏。
中科大洋在两会期间推出“5G+AI”云服务模式,利用大观视频云平台提供的随拍随传和AI能力,实现随时随地拍摄、剪辑、存储、分发的视频制作生产流程。
广东广播电视台前方记者将视频素材传回后,大观视频云AI服务,用智能标签、智能语音识别、人脸识别、以及自动截图等方式,第一时间对素材进行处理,通过AI识别技术精选出有效视频素材,再通过AI智能语音识别功能对素材进行标签化多维度素材标记,方便制作团队云端提供给节目组后期团队进行精剪,极大提升素材选取和后期剪辑的效率。
大洋云服务助力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小屏融合产品联动,更高效、更准确地制作视频新闻,实现对新闻采、编、发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作为视频行业应用中5G应用先锋,大洋云服务在5G超强的网络环境下可以更好地提升云端视频制作的专业度和简易程度,在此次两会报道中,助力北京日报社与广东广播电台更好地传递出了两会好声音,受到用户极大好评。
未来,中科大洋将不断探索,创新进取,深化在超高清、融媒体、云服务方面的技术积累,拥抱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用户带来更有价值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