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苗圩在“部长通道”上点赞新华社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

工信部 苗圩 5G 2020-05-26 20

  5月2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提到了5G目前的三个应用场景,其中之一便是新华社在两会期间推出的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苗圩表示,随着5G网络设施的建设和基站的不断增多,将来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

  5月18日,新华社首次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邀请来自基层和抗疫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程桔、罗阿英、蔡卫平讲述履职的故事,利用5G和全息成像技术打造全新访谈栏目,引发业界内外强烈反响。

主持人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云握手”

  打破距离限制,“真人”就在眼前

  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使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让身在异地、相隔千里的代表与记者跨越时空“面对面”实时交流,5G网络的千兆级超高带宽和毫秒级的低延时令全息成像技术发挥到极致,真人等比例大小的“代表”被实时投放至异地演播间,虚拟与现实融为一体,开创了5G时代远程同屏访谈的先河。

主持人和全国人大代表蔡卫平一起“云拍照”,为战“疫”加油

  “异地采访”“同屏呈现”“实时互动”的全新报道形式正在改变媒体报道的格局。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说,媒体(新华社)利用5G技术,首度以“云采访”模式联机受访者,让观众感受现场互动的新体验。

  业界有关人士表示,访谈将5G信息技术和全息成像技术有效融合,响应了5G时代智能互联的发展趋势,为媒体行业的科技升级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践价值。

  先进技术赋能新闻场景,国社一直在路上

  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是新华社将5G技术应用到新闻报道,推动智能化编辑部向纵深发展的最新尝试。

  自去年12月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正式运行以来,媒体大脑、AI合成主播等创新成果进一步应用于新闻生产全环节全流程,生产效率提升3到5倍。

  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陆续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全球首位3D版AI合成主播、新闻互动微纪录片、“5G+8K+卫星”直播报道等新媒体产品,创意创新两会报道方式和新闻样式。

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陆续推出多项创新报道

  在人工智能时代,先进技术赋能新闻业务,令未来的新闻报道形式有了更多想象。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科技+新闻”报道形式,推动智能化编辑部向纵深发展,新华社邀你一起,见证未来。

  相关阅读

  5G传输与全息投影“双剑合璧” 开创省级广电系统5G远程同屏访谈先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今年全国两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特点,压缩了现场采访记者数量,并且严控面对面采访,各省代表团也实行全方位闭环管理。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随团记者人数大量缩减,在只有3名人大随团记者的情况下,引入全息+5G+4K+AR+AI等新技术手段,再造采编播流程。

(全息投影测试)

  今年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小翟主持《两会访谈》的第九年,在这个特殊时期召开的全国两会,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在报道全国两会的地方媒体中率先放出“大招”,首次应用5G虚拟全息投影技术。5G网络的千兆级超高带宽和毫秒级的低延时打破了距离限制;全息投影技术则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影像。与真人等比大小的“全息主持人”和“全息代表委员们”将在不同空间里“交相辉映”,呈现出“隔空千里,促膝而谈”的震撼视觉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