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敢问电视路在何方——关于大屏领域的观察思考之二

电视 广播电视 2020-03-25 00

发挥广播电视特点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                  


 ——习近平


  “长于大寒,衰于惊蛰”,2020年初一场突发疫情,经过几个不寻常的节气。从1月下旬全国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到陆续复工复产,数以亿计的人们战“役”在家,宅了约一个多月。宅家的日子,厨艺见长,亲情愈浓,看电视更多,基本是大概率事件。


  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CVB)统计,1月25日至2月29日,全国有线电视和IPTV较去年12月份日均收看用户数上涨23.8%,收视总时长上涨40.1%,电视机前每日户均观看时长近7小时。奥维云网数据显示,智能电视收看时长也大幅增加,春节期间,日每终端收看电视时长达到6.62小时,比去年同期增长26.3%。CSM全国网数据显示,15-34岁年轻观众成为疫情之下主动回归电视大屏的中坚力量,收视率增幅高达89%。


  可见,在此重大时刻,电视是家庭不可或缺的力量,不管是有线电视、IPTV,还是智能电视,电视都稳稳占据了家庭客厅和人们视野的C位。虽然近年来电视开机率一路走低不被看好,但此次事件却把电视推上了上行通道,迎来了一次价值重估的良好契机。电视与人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又将如何变革并影响我们的生活,借此机会不妨窥探一二。


  一、人们对电视的真实需求


  1、电视新闻是获取信息主渠道。疫情期间,电视新闻类节目及时发布权威视听信息,充分满足了群众的知情需求。据统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每天的收视巅峰,从8%跃升为12%左右,单期收视率最高达15%,全国地方卫视频道晚间新闻收视率全面大幅增长,12个省份收视率涨幅超50%,其中湖北卫视晚间新闻春节期间收视率整体提升531%,收看用户数提升906%。1月26日全国卫视疫情防控相关节目每日播出时长是1月25日的3.7倍,至2月1日达14.6倍,户均观看疫情防控相关节目的次数为1月25日的22.1倍,此后节目供给和收视一直保持高位。


  2、影视文体是生活的重要部分。疫情期间,电视播出的电影、电视剧和综艺、体育节目等丰富和温暖了人们的生活,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据统计,1月27日至2月9日,电视剧日户均收视时长较去年12月份提升15%。全国各地电视播控平台及时投放丰富的影视文娱节目资源,四川广电网络从1月26日至2月底,开放全部付费频道,增加6套电影电视剧频道,导视频道全天滚动播出优质电影电视剧,为用户提供10万小时免费收看的全景点播节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收视高峰。


  3、少儿节目是孩子好伙伴。居家战“役”,孩子是家庭收视的主力之一,据统计,少儿类节目在假期电视收视中占有大比例份额。全国动画少儿频道、制作机构还精心创作推出了一批战“疫”主题动画片,如北京卡酷少儿频道的手绘动画片《逆行者》、三维动画短片《战“疫”卡酷和你在一起》,上海哈哈炫动卫视的动画片《哈哈洗手歌》《哈哈动动操》《病毒大作战》,以自身动画IP形象宣传防疫知识和讲述英雄故事,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4、“电视课堂”带来学习新天地。2月以来,全国大中小学开学延期,为了确保“停课不停学”,各地广电网络积极作为,为线上教学和居家学习提供了解决方案。2月3日,贵州省教育厅、广播电视局联合贵广网络推出“阳光校园·空中黔课”,当日上午开机数量达569万。2月10日,湖北教育厅与湖北广电网络发布“在线课堂”,进一步筹备并上线四种在线教育形式,通过电视端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优质在线教育服务。2月17日,北京市中小学生实现线上开学,歌华有线与北京市教委合作推出“歌华教育-北京云空中课堂”,致力于搭建全网络、全媒体终端的在线学习平台。2月19日,中国广电联合歌华有线使用广电5G网络技术,在北京市门头沟龙泉小学搭建的5G在线实时教育平台,开始为在家的小学生提供在线课堂,并能实时和老师在线互动。2月1日,四川广电网络上线“慧学习”点播栏目,提供免费教学视频上万小时,2月18日联合成都数字学校推出电视直播课程,由名师执教面向初三、高三学生,3月9日,四川省教育厅组织面向全省中小学生的线上教育教学,通过四川广电网络13个电视课堂频道分年级按课表实时播出,当日超过500万学生家庭打卡电视直播。此外,江苏、广西、重庆、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地广电网络纷纷推出了电视课堂,中国教育电视台也新推Cetv4电视直播课堂。


  5、视频会议和远程问诊是新帮手。1月31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利用有线电视系统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电视会议,全省700多万广电用户和1000多万人同步收看了会议内容。1月30日,四川广电网络上线远程问诊栏目,连线三甲医院的数十名医生,用户通过电视互动平台向医生问诊咨询,医院的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等门诊,按疫情防控要求不能线下接诊,借助电视平台开通了问诊通道。


  从信息文娱到直播互动,电视在满足人们视听需求方面,正在不断调适自我、探索边界,在关键时期涌现了许多新的产品与服务形态。


  二、电视与电脑手机的差异化定位


  人们对电视有真实而多样的需求,但是电视大屏能做的,电脑手机小屏也能做到。实际上,疫情期间大屏用户在增长,小屏用户也在增长。据春节前后一周的统计数据,爱奇艺视频会员环比增长1079%,芒果TV会员、腾讯视频会员分别环比增长708%和319%。网络视听平台爱优腾芒及B站、抖音等纷纷涉足在线教育,另据钉钉发布,从开学到2月26日,钉钉参与支持了全国30个省300多个城市的大中小学开课,覆盖了5千万学生。


  那么电视大屏相对移动小屏,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呢?从信息与文娱需求来看,原本是电视大屏的领域,而移动小屏后来居上。它有大屏没有的视听内容,有大屏没有的弹幕、游戏等参与方式,有方便灵活的操作方式,移动便携可利用人们在机场火车地铁等的碎片化时间,迅速吸引了年轻受众趋之若鹜。但是电视大屏的视听觉冲击力,电视媒体的权威公信力,却是移动小屏无法达到的,在这次疫情期间也得到充分检验,同时电视自身也在拓展内容、双向互动、优化体验上不断吸收新兴媒体的特色。


  从直播互动需求来看,原本是移动小屏的领域,比如在线教育,在手机、平板和电脑端已开展多年,据统计,2019年在线教育的用户达2.6亿人,预计2020年达3.1亿人,但是电视后发制人,顺势而为进军了这个领域。相对小屏而言,电视大屏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一是大屏高清不伤眼。屏幕尺寸和分辨率都更贴合人体视觉,教学板书和PPT显示更为清晰,学习环境安全绿色。二是直播没有时延和卡顿。电视课堂相当于是专车专道,不受上网人数和看电视人数影响,面对突然增多的流量,直播完全达到电视播出标准,同时可提供课程时移、回看和点播服务。三是小屏更多面向个体学习,电视大屏既可以面向个体,也可以面向共同学习的课堂。四是电视大屏的互动体验更为逼真。如四川广电网络一年前开发的“乡村云课堂”,运用云视频系统进行实时互动,为贫困乡村的孩子送去艺术科普等课程,千里之遥变触手可及,特别是仿真人版的竖屏,老师仿佛随时可以从大屏中走下来,效果非常逼真,该项目首先应用于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甘孜州石渠县乡村学校运行半年多,受到学校师生的喜爱。如中国广电在疫情期间选择门头沟龙泉小学试点的5G在线实时教育平台,作为广电5G的教育应用产品,老师和学生的实时互动体验更加流畅自然。


  电视大屏和手机电脑肯定是有差异的,正如小屏的信息文娱没有取代电视大屏,电视大屏的直播互动也不会取代小屏,二者既可以错位发展,也可以互补竞合,共同服务于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如歌华有线与北京市教委合作推出的“歌华教育-北京云空中课堂”,实现全媒体终端覆盖,不仅通过电视机顶盒覆盖近600万首都家庭用户,且通过“北京云”融媒体平台在17个区级融媒体APP上线,与学习强国、快手、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平台合作,全面发力移动端在线教育。


  三、5G赋能电视带来的想象空间


  随着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国家提出加快5G网络建设与商用,5G成为影响电视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广电称将发挥广电媒体和内容文创科创优势,差异化运营。3月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实施方案》,正式提出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与广电5G建设一体化推进,利用5G赋能,促进有线电视网络转型升级,兼具宣传文化与信息服务功能。


  疫情期间,中国广电开展了5G建设与应用的相关实践。2月初,中国广电提供5G信号,支持长江云联合全国38家主流媒体组建的战“疫”集结号报道联盟,完成湖北武汉新闻发布会的全网直播;2月17日,中国广电在北京小汤山医院,完成网络覆盖,具备远程会诊、远程手术、远程指挥和高清视频等5G+医疗类业务应用能力;2月17日,中国广电在北京市门头沟龙泉小学搭建5G在线实时教育平台,完成网络覆盖,协助校方开展远程互动的教育教学活动;2月18日,贵州省疫情防控定点救治医院将军山院区开展中国广电5G基站建设,通过5G的创新应用,可提供宽带上网、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及远程调度等业务。


  同时,中国广电加速宽带电视的开发,委托湖北广电先行先试,计划在年内打造宽带电视业务模型。据湖北广电负责人介绍,相对于传统有线电视,宽带电视将融合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服务的优势特点,在原有广播电视频道转播业务基础上,提供新闻、影视剧、综艺、娱乐、体育、科技、财经、教育等多种类专业类点播及各种应用服务;网络接入方式更加多样,除原有有线电视同轴接入外,还能够提供光纤接入、WIFI 接入、VPN 接入以及 5G 移动接入等接入服务;收看方式选择灵活,除了传统电视机和机顶盒以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智能电视、智能终端、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种方式收看电视。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5G赋能电视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技术是重要的,但是“真正的创新往往发生在技术之外:如何与人、机构和我们的日常行为联系在一起。”新的业务形态一般会由于最迫切的需要而产生,比如疫情应急中的电视课堂、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等,比如扶贫攻坚中的乡村远程医疗+无人机等等,新的业务形态产生后,将进一步催生新技术新应用的开发整合,从而形成稳定成熟的封装产品与服务,逐渐走进人们生活,带来新一轮的信息消费。


  四、电视的本质是什么


  电视诞生至今不到百年。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首次在伦敦一家小商店向公众表演。30年代美国人法恩斯沃斯发明电子管电视。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第一次播出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有人说,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发明之一。英文的Television一词,即希腊文Tele(从远处)和拉丁文Vision(看)的组合,含有见于远方景物之意。


  用专业术语说,电视是运用技术手段传输图像和声音的大众传播媒介,它应用电子技术将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进行光电转换,然后将电信号通过有线和无线的方式传播出去,使别处或远方的电视接收机即时重现影像和声音。


  麦克卢汉是20世纪著名的媒介学者,曾以超前的思想提出独特的媒介理论,在互联网产生前30余年就成功预见“地球村”。他有两个至今有影响的观点,一是“媒介是人的延伸”,即报纸是人言语和视觉的延伸;广播是人听觉的延伸;电视是人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使人的感知成三维结构。二是“从社会意义上看,媒介即讯息”,每一种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如印刷媒体更激发人的思考,广播更注重内容的挖掘,电视则大大提升观众自身的参与度。


  从这个意义来讲,电视使人的感知觉功能得到强化,而人自身的功能局限因媒介得到突破,那么进入新时代,新科技已经赋予人更多的能力,电视是否与时俱进,其本质在于今天的它能否为今天人们所存在的局限实现新的延伸。同时,媒介影响人的社会行为,具有塑造社会行为的特性,那么随着时代发展,新的媒介不断产生,新的社会行为不断形成,电视如何与时俱进,不仅关乎行业向何处去,也将作为媒介讯息持续深刻影响社会生活。


返回顶部